近來台美關稅談判有新進展,市場盛傳:未來美規車將降價?外匯車將迎來甜甜價?但你知道嗎?光靠關稅降,不代表車價真的會大跳水。真正關鍵,其實是——貨物稅!
在這篇文章,我們將帶你釐清幾個重要觀念,並解答消費者最關心的三大問題:
美國本身對全球汽車進口課徵 25% 的關稅,而不是台灣進口美國車被課稅。
目前的網路上流傳的談判內容,是台灣政府考慮主動降低針對「美國車」的關稅(現為約 17.5%),以換取美方降低對我國工具機、自行車零件等出口產品的關稅。
換句話說,美國車進口台灣的成本可能因為關稅調降而變得「稍微」便宜。
美國當地製造、符合台灣市場偏好的進口車會是最大贏家,例如:
如果關稅真的下修,這些車款的進口成本可能降低約 10–15%,對想入手中高階 SUV 的消費者來說,是不小的誘因。
但問題來了:關稅下降,為何車價還是不夠甜?
答案是:台灣對於進口車(尤其是大排氣量、高單價車)還有一個**「貨物稅」**,是按照排氣量課稅,稅率從 17.5% 到 60% 不等! 來看一個簡單示意:
項目 | 數值(範例) |
---|---|
車輛進口成本 | NT$2,000,000 |
關稅(17.5%) | NT$350,000 |
➡ 關稅降為10%後 | NT$200,000(省 NT$150,000) |
貨物稅(例如30%) | NT$600,000(不變) |
其他費用(營業稅、驗車、改裝等) | NT$200,000+ |
完稅後售價 | 近 NT$3,000,000 |
你會發現,就算關稅降低,只要貨物稅沒有動,車價還是高得驚人!
這就是真正值得深入關注的地方。如果未來連貨物稅也調整或鬆綁,除了消費者會直接受益,整個台灣汽車市場也將出現「大洗牌」。
對消費者:
對產業結構:
雖然這波「美國汽車關稅鬆綁」話題引發熱議,但作為長年觀察汽車產業的我們想說的是:
真正能改變進口車價格與市場結構的,是全面的稅制改革。
如果你也對未來進口車價格充滿期待,不妨持續關注稅制變動,並尋找專業、誠信的外匯車商,提供最透明的報價與諮詢。